【成功故事專欄】先盟用農業廢棄物打造循環經濟

您在這裡

首頁
版型:: 
年度:: 
活動介紹-第一段: 

塑膠造成的生態浩劫,已經成為全球最關注的議題;台灣先盟研發出的甘蔗吸管,將在地農業廢棄物活化再利用,不但帶動循環經濟,更減少塑膠製品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已獲得海外新創與發明競賽獎項。先盟將廢材轉為植物纖維新材料的技術,引起東協各國政府及歐洲研究機構的高度興趣,未來不僅用於吸管餐具,更可擴大範圍至塗料及射出製程。

植物纖維新材料  點石成金

稻殻、小麥、咖啡渣、茶渣,各式各樣的農業及食品廢棄物如何處理,始終讓各國傷透腦筋;若能回收再利用,無異「點石成金」,不但解決垃圾問題,創造經濟上的附加價值,更達到綠色永續的美好願景。僅成立五年的台灣先盟,便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利用台灣常見的甘蔗渣,轉化為擁有多國專利的PFP(Plant Fiber Polymer)新型植物纖維綠材料,製成的吸管,短短幾年已行銷加拿大、美國、義大利、比利時、泰國等十餘國。

活動圖片: 
發佈日期: 
星期三, 十月 28, 2020
活動介紹-第二段: 

取材台灣在地農作物  加拿大率先採用

談起新材料的研發過程,先盟執行長陳宥燊表示,當初在眾多農業廢棄物中,選擇甘蔗,主要是這項農作物在台灣有其經濟和歷史意義。早年台灣普遍種植蔗糖,由日本殖民政府統一管理運往日本,不僅創造產值,也是上一代台灣人共同的回憶。「大家都懂得怎麼啃甘蔗,如果把它做成吸管,從行銷的角度也會讓使用者很有共鳴。」

這個從台灣在地角度出發的構想,居然率先紅到了國外。2016年,陳宥燊在臉書上發表他以甘蔗渣研發成功的植物纖維吸管,文章被轉載3萬多次,立刻引來加拿大的越洋關注,隨即下單兩個貨櫃。雖然甘蔗吸管比塑膠吸管的價格貴了一倍,卻在加拿大受到好評,訂單不斷增加。五年後的今天,台灣先盟已授權加拿大夥伴在當地生產製造,預計2021年初即可投產。

協環境意識抬頭 甘蔗吸管登上泰國航母

先盟的甘蔗吸管在東協市場也受到歡迎,尤其在泰國,民間和政府都樂意推廣,不僅在當地Novotel等多家連鎖旅館及餐飲集團都被採用,甚至成為第一個登上泰國海軍航空母艦的環保吸管,而泰國農業部也主動與台灣先盟接觸,尋求合作機會。2019年9月,先盟已在曼谷設立工廠,藉由在地生產來進一步推廣。

在南非,先盟經銷商的最大客戶是可口可樂;在日本,先盟的甘蔗吸管獲大型餐飲集團採用,並且原本在2019年要在大阪的G20峰會上使用,可惜因海關作業不及未能成行。在印尼,總統府幕僚主動與先盟接觸,主要是當地的塑膠濫用,已被政府列為優先解決的問題。「不止歐美,東協也非常重視塑膠污染問題。」陳宥燊表示,印尼的峇里島和雅加達已在2020年全面禁用塑膠吸管,馬來西亞更早,2019年中就全面禁用。而MIT產品原本就在泰國市場擁有良好形象,因此先盟的甘蔗吸管也在泰國推廣的最早最快。

植物纖維新材料 未來進一步取代石化製品

2019年,透過經濟部綠色貿易推廣計畫辦公室的引介,法國研究機構注意到了先盟的農業循環技術,雙方未來可能針對禾本科植物進行合作研發,創造出的新材料,不止用於吸管和餐具,很可能可以進一步取代石化材料,應用於塗料及射出製程。

先盟表示,目前除了甘蔗吸管、甘蔗餐具,以及它們的原料PFP之外,也在快速堆肥、生物菌劑開發等領域擁有獨到技術,例如透過先盟的生物菌劑,能改善植物生長及收成,取代破壞環境的化學肥料。另外強調纖維重組後的各種物性結構的創新,將其纖維與高分子天然生物基材料聚合後均質化,才是我們研究的核心技術,希望零塑的世界成為可能,環保是艱辛長遠的路,願盼全人類一同努力。「我們的目標是透過植物纖維材料的創新、農業循環經濟的啟動,改善環境,讓零塑的世界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