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為達到環境與企業永續發展之最終目標,同時減緩傳統石化能源使用對環境造成之衝擊,推動低碳能源成為國際必然之趨勢。而為有效協助國內廠商了解目前美國與中國大陸低碳能源推動現況,進而探討台灣廠商可預先掌握的機會,專案辦公室特邀請到「美國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中國計畫部主任Barbara Finamore 進行資訊分享。
首先,Barbara先就兩國目前再生能源發展進行分析,她表示根據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 研究結果顯示,2011年中國大陸及美國再生能源設備整體發電容量分居全球第1、2名,除了顯示出兩者在再生能源發展上所具有的先天環境發展潛力外,也表現出兩國積極投入於再生能源發展的努力。如就再生能源類別來比較兩國發電容量可發現,中國大陸雖然在風力與小型水力發電方面略勝美國一籌,但在目前最受注目的太陽能發電方面,美國其發電容量則稍微領先中國大陸。
再者,就兩國未來發展趨勢而言,在面對較高規格之汽車、小貨車燃料使用標準之下,美國將有效節省目前石油用量達10%。然而,由於美國缺乏全國性的清潔能源補助、稅額優惠政策,且多數清潔能源法案需每1至2年經由國會審核通過才可展延效期,上述問題將造成美國能源發展之阻力;而在中國大陸方面,十二五政策將低碳發展列為首要目標,而政府亦聲稱2020年中國大陸將會把非石化能源用量提升至整體能源的15%,並開始針對國內碳交易進行研究。


















而針對目前在貿易上面相當受到關注的,美國針對中國大陸太陽能出口展開反補 貼、反傾銷「雙反」調查相關議題,Barbara表示,面對美國針對中國進口之太陽能電池所課徵之反傾銷稅,亦將對中國大陸及美國自身太陽能產業發展造成 不小的衝擊。因此,即使對於台灣廠商而言,目前出口訂單可能將因此增加,但這種漁翁得利的機會將是短期的。
最 後,Barbara 探討到面臨上述兩國在能源發展之競爭中,台灣應如何因應並發掘機會,他表示,雖然兩國在發展再生能源的競爭對台灣而言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空間,但長期而言, 朝「分散式發電技術」及「全系統整合設計」方面發展,並針對清潔能源之市場區隔、有效降低燃料成本變動問題、以及解決地區性政治問題等因素進行探討,方為 長久之計。會議中,Barbara與學員亦針對中國大陸與美國間利益競爭趨勢、再生能源補貼是否違反WTO不得補貼產品或出口貿易等等問題進行交流,現場 反應相當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