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美國近年穩坐全球前三大太陽光電市場,截至2015年美國太陽光電系統累積安裝量達25.6GW,原定將落日的30%高額投資稅賦抵減(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幸賴美國參議院於2015年底通過延長太陽能投資稅收抵免的5年修正案,使得ITC在2019年都能維持30%,並依照開始建置的時間給予不同額度的補貼。此一新修正案,為之前預估將在2016年反轉之美國太陽光電市場帶來新曙光,對大型電廠、或商用型電站與屋頂型應用市場穩定正向發展,因此也樂觀預估美國2016年新增安裝量可超過9GW。
臺灣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透過SEMI及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協助,與矽谷華商科技協會(Silicon Valley Technology & Business Association,SVCTBA)、明尼蘇達州太陽光電協會(Minnesota Solar Energy Industry Association,MNSEIA)對接,於5月8~15日於加州及明州進行參訪暨拓銷活動,此次團組陣容包含臺灣太陽光電上中下游相關產業鏈業者,共計有太陽光電(太陽能電池、模組、系統及Solar Tracker)、昱晶(太陽能電池、模組、系統)、新日光(太陽能電池、模組、系統)、昇陽(太陽能電池、模組、系統)、同昱(太陽能模組)、達方(Micro Inverter)、臺達電(Inverter)、昱鼎(EPC)、環宇能源科技(電池儲能)、虹星科技(系統、EPC)、SEMI與工研院等12家單位參與。
相較美國其他州,過往明州之太陽光電產業發展緩慢,因此之前太陽能相關業者多未對此地多所著墨。然在能源分散化趨勢下,太陽光電產業也伴隨衍生一些新轉變與新模式,如近期美國受到關注的Community Solar (社群太陽能)即以明州推動最為積極。
工研院表示Community Solar訴求為連結「具有屋頂資源」和「對太陽能電力有需求」的兩方,透過虛擬淨計量(VNM)機制,讓設置於A場所的太陽光電系統發電量,與居住於B場所用戶的用電量相抵,好像在自家屋頂設置系統發電一樣,雖然此模式尚未成為美國市場主流,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NREL)預估到2020年時,美國Community solar累積容量將可達 5.5GW~11 GW。現也有許多中小型電力公司和系統商均自行投入開發Community Solar,因此供應鏈仍有開發空間,為我國太陽光電產業製造商的新機會。
臺灣太陽能電池產量佔全球第二,並擁有完整之產業鏈,此次係臺灣首次針對太陽光電主題整合相關產業鏈業者赴明州拓銷之專業團組。基此,駐芝加哥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孫良輔組長專程前來明州全程參與團組活動,協助廠商了解當地產業最新發展,並促進更多與美國在地企業洽談交流之機會,期能協助臺灣太陽光電業者拓展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