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擅長太陽能系統整合的展威國際,在經濟部綠色貿易計畫與工研院的協助下,從無到有,打入東協市場。從柬埔寨偏鄉到首都金邊,從NGO非營利組織到餐飲零售業,發揮小而美、技術領先、服務到位的優勢,一步步在東協各國遍地開花。
2017年,展威國際參與工研院組織之綠色貿易生態圈訪問團,前進柬埔寨吳哥窟附近的偏遠村莊,替當地NGO團體架設太陽能供電系統。展威國際總經理陳伯侖表示綠色貿易計畫協助他們挖掘到新商機,他表示「主要是這個NGO定期邀請醫生前來替民眾義診,而醫療所須的電子器材及冷藏設備,都要用到基本電力,可是當地無電可用就連市區的市電供應極不穩定,經常跳電。這就代表台灣的系統整合有機會來協助解決問題。」
農耕、餐飲零售、製造業 均採用太陽能系統
在工研院穿針引線下,整個生態圈鏈結台灣許多優質的產品,而展威也替這個NGO組織建構從電燈、風扇、太陽能版、儲能到冷藏的完整系統。每當太陽下山、夜幕低垂,「方圓2公里內只有這個NGO燈火通明,當地廠商看到了,呷好逗相報,紛紛來找我們規劃太陽能系統。」展威國際總經理陳伯侖笑說,從咖啡廳到中文補習學校,都是展威的客戶。他表示,以往當地有錯誤的刻板印象,認為太陽能系統造價高昂且安全有疑慮,然而這個NGO示範點一出來,大家實際觀察後,就很能接受。
2017年首度打入柬埔寨市場迄今,展威的客戶群已從吳哥窟週邊拓展至首都金邊,包括農耕灌溉、零售餐飲、小型工廠,都是接案的重點。以農耕灌溉為例,柬埔寨以往利用柴油發電機抽取地下水,不僅噪音大、污染高、補充柴油也不便利;裝設太陽能板及儲能系統之後,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馬來西亞策略大不同 協助GreenTech建置智慧能源系統
展威另一個耕耘有成的東協國家是馬來西亞。陳伯侖分析,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狀況完全不同,柬埔寨供電不穩且經常缺電,很多地方甚至電網無法觸及;而馬來西亞的電力價格相對低廉,供電系統也成熟穩定。因此要在兩地開發業務,必須推出不同的策略。在經濟部及綠色貿易團隊的協助下,展威在2018年與馬來西亞節能標章官方機構GreenTech首度接觸,對方希望引進綠能,以便改善馬國的總體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減少空氣污染,做為對聯合國氣候公約的承諾。雙方經過一年多的規格溝通,專案已進入最後底定階段。
展威國際表示,馬來西亞GreenTech園區,所有建物的屋頂原本就已建置太陽能板,白天日照充足時幾乎用不到市電,但進入夜間就必須從電網接電。「客戶的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100%使用綠能,不再仰賴市電,因此交由展威規劃全套太陽能系統,希望今年可如期完成。」新冠疫情導致進度稍有延後,不過目前已少量試樣,緊接著就要建置示範場域。
日韓中搶大型基建 台廠遍地開花
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尼、泰國,這些東協市場因人口龐大、深具發展潛力,各國都在卡位爭取商機,面對全球競爭,台灣廠商發展東協市場應該掌握哪些利基?展威國際表示,東協市場商機大,但也高度競爭,日、韓、中國廠商早已深入當地。所幸台廠的優勢就是小而美、彈性高、服務好,這是中國、日本、韓國等大廠所無法相比的。
「舉例來說,我們的技術走在相對領先的地位,已有能力規劃並輸出儲能設備,但中國廠商的主力仍放在太陽能板的銷售。另一方面,日韓廠商品質好、售後服務佳,但價格相對太高,讓東協客戶卻步,也就更願意選擇服務品質同樣好但價格更有競爭力的台灣廠商。」陳伯侖解釋。
對於台廠前進東協,展威提供的建議是,避開大型計畫如發電廠、捷運等公共建設,主攻上述具示範作用的小型市場,雖然單筆的營業額不大,一旦口耳相傳,也能達到遍地開花的效果。藉著這樣的市場區隔,台灣前進東協時將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