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面對氣候變遷威脅,世界各國希望透過低碳永續政策降低碳排放,同時達成綠色經濟轉型。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也顯示,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標準,全球潔淨能源投資需在2030年達到4兆美元,創造龐大綠色商機。在亞洲方面,菲律賓再生能源市場機制相對發展成熟,自2008年即建立綠能躉售費率(FiT)制度加速再生能源開發案,近年更積極推動小型城市綠能及低碳應用,不僅改變城市風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亦衍生創新商業模式與國際合作機會。
在貿易局計畫支持下,2021年10月19日辦理之臺菲低碳永續商機研討會,特別邀請菲律賓Pilar, Sorsogon及Antipolo, Rizal兩地市長分享永續城市的綠色應用,並邀請工研院、綠色建材產業聯盟、億光照明等產學研代表分享臺灣綠色產業國際拓銷經驗與技術能量,期能協助我商拓展菲律賓綠色商機。
工研院郭忠柱副所長及陳仲瑜研究員首先介紹臺灣綠能推動計畫及綠能微電網建置經驗。臺灣自然環境與菲律賓相似,同為天災眾多的島嶼國家,穩定電力供應是重要的社區基礎建設,在傳統大型電力之外,分散式太陽能微電網是另一種選擇。臺灣微電網範例中包含烏來區公所防災型微電網,可供應災害後對外道路封閉時社區可享有緊急照明與通訊電力;太平島微電網可節省海島柴油運輸的需求,提升軍事能源安全;日光小林部落藉由綠色社區的發展達成社區重建;驛日光屋搭配各種綠能設備與綠色建材打造行動式綠色貨櫃屋,可發展多項應用。工研院呼籲臺菲綠色產業合作,打造亞太綠色未來。
Pilar市長Carolyn C. Sy-Reyes表示,Pilar為海岸城市,人口約7.6萬人,其港口為馬斯巴特省(Masbate Province)及其他南菲律賓省分的客運及貨運轉運點。當地綠色發展呼應國家及城市法規,包含菲律賓再生能源法案、環保固體廢棄物管理法案、Pilar固體廢棄物管理法規等。目前都市中綠色建設包含設置太陽能路燈及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理廠,廢棄物處理廠已可做到將部分廢棄物破碎加工,回收成為其他應用。Pilar市長表示近期擬與臺灣業者合作,於公共建築屋頂建置太陽能系統,節省電網使用及電費支出,進一步打造低碳城市。
綠色建材產業聯盟李訓谷教授指出,國際邁向淨零碳排的道路上,低碳建築是一項重要的產業發展項目。臺灣零碳排建築的設計多由貨櫃屋作為示範屋,第1代綠色建築於高雄搭建,設計為兩層樓辦公空間,透過太陽能屋頂、隔熱塗料、高能效玻璃等綠色建材的應用進行空氣品質、光照、室內隔熱等試驗。第2代及第3代綠建築目前於校園示範,加入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家電、智慧電力控制系統、行動資訊分析等設備,推動科技整合。希望推出低碳綠建築系統方案,在臺灣及海外應用。
Antipolo市長Andrea B. Ynarnes透過影片介紹當地綠色城市(eco-town)的建立。菲律賓與臺灣同樣是高度氣候脆弱國家,全球暖化所帶來之氣候災害菲律賓首當其衝。黎剎省(Rizal Province)時常受到天然災害,為因應氣候變遷Antipolo市政府推出Yes to Green Program,期望透過環境綠化、環境清潔、資源回收再利用等三項措施,達成廢棄物管理、解決水道堵塞問題、維護山區與水域天然環境及提升民生經濟,Antipolo近年積極往綠色城市概念發展。
億光照明為臺灣知名節能業者,近期積極推動智慧LED路燈的應用,並且在海外有豐富的拓銷經驗。在國際合作上,億光照明與歐洲開發銀行(EBRD)、貿易局、工研院等單位合作,以能源服務模式(ESCO)在波蘭克拉科夫市建置智慧照明平台,透過平台市政府可監測並控制城市中的智慧路燈,節省能源使用與市政照明成本支出。億光在哈薩克則採取公私營協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的商業模式,與當地市政府及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執行都市智慧路燈計畫。億光照明國際經驗豐富,希望與臺灣及菲律賓政府或產業單位共同合作,推動節能照明服務。
看好智慧永續城市商機,在經濟部貿易局指導下,外貿協會將鏈結工研院共同攜手持續密切觀察產業動態,陸續規劃相關活動以協助業界深入瞭解綠色城市、智慧節能及綠建材等市場之國際需求,並協助我國綠色業者透過產業整合的模式,提供綠色解決方案,系統性開拓國際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