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7月15日綠色貿易推廣學程報名參加的學員十分踴躍,共計有165人次參加,和綠色貿易文官學程及綠色貿產業學程不同的是,本次推廣學程在一天之內邀請了8位學者專家擔任講者,課程非常生活化,一堂課45分鐘,十分精要。 首先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的簡又新董事長以「全球暖化與台灣的可貢獻角色」為開場課程,近年來,飽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地球造成各地水災、湖泊及內海面積大大縮減、海水上升、格陵蘭冰山快速溶解,都是受到二氧化碳、甲焥…等溫室氣體效應影響,造成全球暧化而形成的大災難。根據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 2007年評估報告,至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再上升約1.8-4℃,至205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2-3度,2100年上升5度:冰川融化-影響全球1/6人口農作物失收-上億人口面臨飢餓傳染病增加-極端氣候現象、瘧疾、登革熱等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2億人需要遷移物種消失-15-40%的物種將絕種,如果全球各國拖延行動,及至2050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崩潰。2005年世界銀行的排名—台灣是面臨多重災害危脅世界第一名,2009年氣候風險指標台灣排名全世界第二,所以我們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即減碳80%,生活型態與科學技術都要革命,台灣CO2減量目標為2020年時要將CO2排放量維持在2005年的排放水準,CO2排放量在能源使用趨勢不變情況下(BAU)的4.67億噸減少2.1億噸,換言之約為總量的45%。台灣未來可貢獻的角色為低碳經濟的推動者,生活革命的實踐者,推動低碳經濟降低碳排放,建設低碳城市創造生活革命。

其次是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黃正忠秘書長主講的「永續發展趨勢下經濟活動的觀念改變」。主要包括5個觀點(1)Sustainability 亟需政治領導力,(2)綠色創新無限可能,如智慧型綠建築、數位化產品取代實體產品、運用電子通訊取代商務旅行..等(3)「清潔」、「低碳」和「高資源 效率」已經成為競爭力的關鍵,(3)競爭主導權端賴清淨技術發展,(4)國內低碳市場發展是關鍵之鑰,暖化不能超過工業革命前2℃, 現在0.74,氧化碳濃度不能超過 450ppm, 現在394,每年增加2,只剩28年,全球溫室氣體須在2030年前看到碳排放的峰點,(5)台灣的利基得靠務實前瞻的作為才能綜效。 成功大學機械系陳家豪教授講授的「綠色設計」首先講解綠色設計的趨勢,其中包括:產品綠色設計策略,而其策略即是省能策略–節能設計、環保包裝,低毒性策 略–燃料電池技術、PVC與BFRs替代策略,可回收策略–植物塑膠(生物可分解塑膠)、易拆解設計。以及考慮電機/電子產品環境意識設計規範、材料風險 評估、毒性潛能指標..等。而綠色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有(1)國際大廠環保資訊要求目標為:製造零廢棄物、使用100%可再生能源、銷售永續性產品(2)修 正(增加)國際環保法規與環保標章(3)碳足跡/碳標籤的標示..等。至於綠色創新的趨勢則有下列的思維:從搖籃到搖籃、去(脫)物質化(極小化製造)、 去(脫)碳化、簡單化、理想性、產品服務系統、仿生設計。 中華經濟研究院林俊旭博士主講的「綠色商品與服務」指出「綠色商品」是指相對於一般商品,在製造、販售、使用、廢棄階段,能有效地控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並提高能源、水、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並對綠色標誌,以及國內外環境標誌做一解釋與說明。而「綠色服務」是指相對於一般服務,在提供過程中,能有效地控 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並提高能源、水、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並對綠色服務的範例舉出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