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全球企業環保高峰會是各國企業針對環境議題進行討論的一個重要平台。2012年高峰會主題為如何透過合作、創新與行動,掌握綠色經濟時代下各項機會,討論內容涵蓋企業綠色轉型模式,以及企業在綠色經濟中應扮演地角色與定位。峰會結論將提交2012里約地球高峰會作為決策參考。
2012年全球企業環保高峰會以「透過合作、創新與行動,掌握綠色經濟時代下各項機會」為主題,並針對幾個重大議題︰都市基礎建設、食品安全與永續農業、水資源管理、材料的有效利用、能源、可持續性消費與生活品質、綠色產品與採購的全球共通原則、運輸與移動性等進行分組討論。本年度主講人包括各國氣候或再生能源非利益團體負責人、各國政府永續發展計畫主持人、企業經理人等。討論方式則以小組討論及對談方式進行。
陳立民助理教授任教於政治大學企管系,教學重心著重供應鏈永續發展及供應鏈創新等議題,近年來於政大AMBA學程中致力於綠色經濟及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課題之推動,綠色經濟與綠色供應鏈管理議題經常成為個案研究之探討課題,獲政大商學院副院長推薦與會。陳立民教授首日參加大會開幕式及主題論壇,此後陸續參加「材料的有效利用」、「綠色產品與採購的全球基礎原則」以及「州與區域間如何促進綠色經濟與如何在綠色經濟中勝出」等分組討論與主題演講,廣泛與各國與會代表交流討論並分享經驗。










陳立民教授與會心得與建議:
*稅制的改變
台北市自民國89年取消垃圾費用隨水費徵收的條例,改為以垃圾隨袋來計價的方式,不只改變民眾的垃圾處理習慣,更重要的是政府減少了後續處理垃圾上的資源浪費,更藉由民眾對垃圾的分類,將有利用價值的廚餘做其他的用途。 而當前碳足跡的議題,已廣泛成為企業朝永續發展目標前進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為減少二氧化碳與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如同上述對垃圾費用徵收的改變,重新定義對商品與服務的課稅原則,並加入碳使用量費用徵收的制訂,意即考慮產品從設計、製造與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量多寡一倂加入產品的計價與企業課稅當中,此想法可驅使人民與企業對綠色經濟的認知;尤其台灣資源一直以來大多仰賴進口,如此考量不僅可以節省人民荷包,更可對地球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政府強而有力的宣導與規範
因應此次的主題,兩天會議的所有安排皆朝節能減碳方向做準備。如會議的地點選用是具節能的綠建築,其優良的採光,相對可減少能源上的需求。因台灣傳統在砂石的取得價格低廉與簡易的鋼筋混泥土構造技術,因而在推廣綠建築時,其設計與建造的成本上需付出相對大的代價,即使1996行政院便已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廣綠建築,但能見度仍偏低。此時政府強而有力的政令宣導與規範變的極其重要,舉例來說,企業若能深刻意識到雖然商辦租金因綠建築成本增加而造成負擔變大,但可減少每月的電費支出,此皆為企業對綠建築辦公室需求增加的誘因之一,進而建商未來也將會朝此方向設計建築物,節能減碳的目的也自然水到渠成。
*政府過渡時期的補助
綠色經濟的實現,除了政府的政策制訂與鼓吹外,在過度時期需要政府對涵蓋綠色概念的商業行為給予誘因與補助,例如歐洲國家在2011年前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以及台灣經濟部2010-2011年對購買省水馬桶的補助。台灣消費者目前未如歐盟先進國家具有強烈的綠色意識,因此這些補助與誘因必需持續的在過度期中施行,才能讓企業與民眾更快的朝綠色經濟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