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綠色貿易高峰論壇

您在這裡

首頁
版型:: 
活動介紹-第一段: 

 

高峰論壇的序幕首先由Prof. Paul Ekins展開,主講「發展綠色經濟可帶來的奇蹟」。Prof. Ekins由宏觀的角度告訴大家目前全球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其表示為因應糧食與人口之危機,及自然資源不斷減少的同時,有三種作法面對未來之不確定性,即消極的不作為、提倡「均衡經濟」(steady state economic)或是經濟「去成長」(degrowth),甚至是全球推動「綠色工業革命」。而推動綠色工業革命最被接受。Prof. Ekins進一步表示未來綠色工業革命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追求生態成長與綠色創新,在技術部分普林斯頓已於2005年提出8項綠色技術的來降低CO2的排放,分別為發展電動車降低石化燃料使用、核能、天然氣取代煤的使用、碳捕捉與封存、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氫能及生質能等,唯綠色創新部分是無法獨立實現,除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可能會發生衝突外,亦是政治議題之一,因此,必須透過完善的「環境政策架構」來規範,方能提升綠色成長潛能。未來的經濟成長關鍵是要如何創造綠色商機,其主要做法係政府的完善環境與經濟政策方針,而政策的選用沒有一體適用必須因地制宜,應就各國的產業現況與現有的政策進行相關配套措施擬訂,同時,透過政府的支持與企業建立夥伴關係,朝低碳環境的努力與長期投資,預期未來全球的綠色工業革命將創造更多的綠色商機並將顯著改善人類生活環境,進一步帶來繁榮並消除貧窮。

 

接著,劉兆凱博士演講的主題綠色能源在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現況,由產業觀點來說明此目前兩岸正在積極合作的風能與太陽能的發電發展現況。風能與太陽能在台灣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於2009年立法強制要求台電有義務連接輸電電網,同時對該二產業進行相關收購電價補助。就風能來說,風能發電與現今的核能發電比較已具有競爭力,反觀太陽能發電還需要政府的扶植方能繼續發展。太陽能發展的部分,因太陽能產業為半導體的衍生產業且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為全球先驅並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就發展優勢而言是具有相當的領先地位,唯台灣主要靠出口為主的國家,太陽能對台灣而言供應大於需求,再加上目前尚無完善的配套措施輔助該產業發展,導致產品價格下降迅速,使大多業者無法維持正常營運,面臨關閉危機。

 

而就大陸市場來說,因中國大陸的風力發電產業擁有世界最大市場、最大工廠以及最大裝載發電量,再加上政府強調綠色產業之發展,使其發展快速。然,目前風電僅小於30%的電力有連結電網,因此最大的問題係仍有多數風能發電沒有連結電網,造成效率不佳。

 

 

活動圖片: 
輪播圖片: 
發佈日期: 
星期五, 十一月 9, 2012
活動介紹-第二段: 

最後,由國際貿易與永續發展中心全球平台計畫(Global Platform Programme Officer,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CTSD)主任Mr. Joachim Monkelbaan,針對全球永續能源市場的現況與台灣的發展進行說明。於會議中Mr. Monkelbaan特別強調「能源」發展,才是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因應全球暖化所產生的極端氣候最重要的方式,尤其又以台灣為例,能源需求量每年增加5%,然而99%以上的能源卻來自於進口(佔12%的GDP),再生能源更只有0.4%的,提高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可以快速的發揮出減排二氧化碳的功效,更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然而各國在推動再生能源走向自由化的同時,國際貿易爭端則是目前很大的問題,如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面板大幅課徵關稅的反補貼政策,且更麻煩的是,各國的貿易爭端協商成效不彰,所產生的市場影響與各國紛紛建立出的貿易壁壘政策,儼然已成為台灣企業的進行能源發展的困境之一,如何突破貿易障礙走向貿易自由化將成為未來目標。

 

台灣在產業綠化與能源發展上已有初步的成效,永續發展指數甚至和丹麥等北歐國家不相上下,亦在APEC環境商品清單54項產品中輸出排名第6名,相信在未來可持續能源貿易計劃(Sustainable Energy Trade initiatives, SETIs)的推動下,國際間再生能源的貿易簽訂協定,將促進可持續能源商品和服務貿易。讓未來的世代將不再稱呼“再生能源”或“永續能源”,而是未來所有的能源使用,皆把永續發展放在首要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