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全球淨零浪潮對我國出口貿易形成挑戰與機會,為協助國內企業因應國際最新減碳規範與趨勢,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於2022年12月12日舉辦「從承諾到實踐 COP27趨勢與企業因應」研討會,邀請親身前往COP27現場第一線觀察的學者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推廣協會李堅明理事長及國內凱基銀行、東元電機、宏恩集團各領域典範企業,剖析企業應具備的永續意識、策略及作法。
研討會首先由國際貿易局蕭俊參事致詞並揭開序幕,他表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啟動迄今,全球各國設定許多承諾目標,但碳排放仍成長160億噸,導致極端氣候加劇;因此今年COP 27的主題從「承諾」轉向「行動」更具意義。經濟部國貿局長期推動減碳工作,近年更加強力道,包括提升企業減碳認知、推出多項產業輔導機制,並在綠色貿易網提供最完整的減碳知識庫如介紹歐盟CBAM法規及分享各國策略商情;另輔導企業取得國際綠色驗證、舉辦企業交流會及減碳工作坊、並持續推動綠色會展,協助廠商出口拓展海外市場。
引言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張超群永續資深策略長指出,在淨零已成為普世價值之下,今年的COP27以「共同實踐」(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為主軸,強調實質行動、融資落實以及公正轉型;這對經濟面影響深遠,未來可望因綠色相關投資增加,帶動就業機會與商機,包括儲能、微電網、循環材料、智慧綠建築、永續農業等,皆為深具潛力的領域。
專題演講由曾經協助建立國家碳交易資訊平台,有「台灣碳排交易之父」之稱的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推廣協會李堅明理事長,分享他在COP27氣候大會的現場觀察及分析,例如全球減碳與巴黎協定仍存在極大缺口,氣候調適重要性與急迫性增加。其次為淨零金融之發展,推動參與GFANZ淨零金融聯盟的逾550家金融機構宣示將提供資金,協助企業加速淨零轉型。碳市場將會提升全球NDC(國家自定頁獻)雄心機會,大幅提升自願性碳市場的機會與潛力,尤其以「自然」為本解方的碳權開發,將是未來趨勢。李堅明理事長表示淨零科技、碳交易市場、綠色金融、綠色供應鏈要求等,攸關企業在永續趨勢下的生存發展。建議企業淨零管理可採取碳風險管理、內部碳定價、碳權經營之三大作法,開創淨零時代的獲利新來源。
金融機構在淨零減碳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凱基銀行金融處副總劉育忻表示,凱基銀行隸屬的中華開發金控,是台灣首家承諾2045年全資產組合達成淨零碳排的金控集團,近年透過投融資來引導企業客戶朝永續淨零方向前進,每年也會不斷檢核企業是否真正落實減碳目標。凱基更是首家啟動綠色存款專案的銀行,深受市場歡迎,至今已突破新台幣60億元,該專案資金運用包含再生能源與能源科技發展、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與節約、污染防治與控制、水資源節約或回收循環利用等六大領域綠色融資需求,並獲得來自零售通路、航空海運、電子半導體等企業客戶響應,鼓勵臺灣大型企業與旗下供應鏈進行綠色轉型。
宏恩集團以資源回收角度,分享塑膠循環利用的成功案例;宏恩是國內第一家以「回收再利用機構」角色加入國際倡議「新塑膠經濟全球承諾」的企業,該公司有超過40年的泛用廢膠膠再生經驗,近年更擴大以塑膠再生料開發低碳包裝材料如零碳排洗髮精瓶,來協助企業客戶達成減碳目標。宏恩表示,歐盟設有塑膠處理稅,英國今年三月也開始課徵,因此廠商必須特別留意。宏恩本身將持續以「先低碳、再零碳」的塑膠再生料產業共生戰略,穩健地與上下游夥伴合作減碳。
東元電機董事黃立聰從該公司入選道瓊永續指數評鑑的實際經驗,暢談企業碳管理,他東元要求產品之碳排放強度必須逐年下降,集團採取推動組織減排(如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4-1)、低碳設計(產品碳足跡ISO 14067)及氣候因應等方式推動減碳,目前擬於明年實施內部碳定價。東元自2020年迄今每年皆入選從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DJSI)評鑑,該項目係全球首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每年邀請全球數千家企業參與評比,且僅各產業永續發展得分最高的前10%企業,才能入選。建議企業應針對組織碳盤查、產品碳足跡及氣候因應三大重點來擬定具體策略,並提出量化證據,來獲得道瓊認證,這將有利於企業形象。
「承諾到實踐 COP27趨勢與企業因應」研討會在與會者與講者熱烈互動下圓滿結束,共計吸引線上線下逾970人參與,顯見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企業,積極投入低碳轉型以強化國際競爭力的強大企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