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 企業交流會(塑膠產業) 企業減碳,提升永續競爭力
活動類型 : 研討會活動日期 : 2021-10-26
報名截止日期 : 2021-10-24
是否提供線上直播 : 否
活動地點 : 線上活動
活動簡介 :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威脅,全球196個國家於2015年底COP21會議簽署《巴黎公約》,目標讓未來全球增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作為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基礎,降低氣候變遷威脅。為達到低碳未來目標,2021年有更多政府進行淨零碳排承諾與制定更嚴謹的碳定價政策。2021年7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確定人類活動導致劇烈氣候變遷,國際間對於綠能與減碳措施應急迫推動。為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較1990年減排55%的目標,歐盟於7月14日公布《55套案》(Fit for 55),其中,包含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7月16日中國大陸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7月19日美國為達成公平轉型提出碳邊境調整措施的規劃,另外日本及加拿大也將研擬相關減碳措施。
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引發各界設置碳定價與碳交易機制,各項減碳措施不只影響企業內部,還擴及全球供應鏈,全球供應商都需致力減碳,始能爭取商機。在各項碳定價政策中,碳邊境調整機制可催促貿易夥伴採取行動降低工業排碳量,阻止企業將工廠遷往環保法規較寬鬆的國家造成「碳洩漏」。碳邊境調整機制的發展將改變國際貿易比較利益,歐洲優先推出CBAM,其他國家將效仿,臺灣屬於氣候貿易脆弱國家,競爭力衝擊非同小可。
國際減碳趨勢對臺灣廠商最主要的影響係來自品牌商的減碳要求,因臺灣多數塑膠業者為代工廠商及材料供應商,與國際大廠緊密合作,材料減碳是臺灣貿易不容忽視的趨勢所在。因此本次活動特別規劃塑膠減碳議題進行交流。活動邀請專家分享國際碳關稅與碳交易對臺灣貿易的影響與低碳循環材料商機,並邀請企業分享相關淨排減碳做法之推動經驗,最後安排塑膠業節能減碳輔導資源及綠電採購的機制,協助企業提早布局,因應國際減碳趨勢。
主辦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工業技術研究院
協辦單位: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
活動議程 :
時間 |
主題 |
主講人 |
14:00 ~ 14:05 |
貴賓致詞 |
白潤怡 處長 外貿協會 |
14:05 ~ 14:10 |
貴賓致詞 |
孫良輔 參事 國際貿易局 |
14:10 ~ 14:15 |
貴賓致詞 |
廖本泉 理事長 塑膠公會 |
14:15 ~ 14:45 |
國際碳關稅及碳權交易對臺灣廠商的影響 |
李堅明 副院長 台灣綜合研究院 |
14:45 ~ 15:15 |
淨零碳排趨勢下高分子材料發展方向 |
劉致中 組長 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科國際所 |
15:15 ~ 15:20 |
中場休息 |
|
15:20 ~ 15:40 |
企業推動淨零碳排經驗分享 |
郭哲宏 營運管理處副總 金元福包裝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15:40 ~ 16:00 |
廠商節能與低碳技術輔導 |
陳建強 副理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發展中心 |
16:00 ~ 16:10 |
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及綠電交易介紹 |
黃志文 主任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
16:10 ~ 16:30 |
線上Q&A |
列入公務人員學習時數 : 否
是否提供用餐 : 否
相關問題 請洽 :
聯絡人姓名: | 陳先生 |
聯絡人Email: | jerrychen3001@itri.org.tw |